海面上到处是忙着察点损失的养殖户。
关于气候变化对包括能源战略在内的工业、农业乃至更大范围的影响研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但是,这样一个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二者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同时也并不处于同一尺度上。
其实传统上,这两个领域分属不同学科,相互之间进行系统关联的机会并不多。而为了弥补水电不足所造成的电力供应紧张,很多地方重新启用火电发电。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结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很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而高温少雨本身也会对能源系统有不利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源战略作为驱动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对于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西南干旱有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内,同时也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我国应对灾情的行动来看,我国经济的适应能力仍然较差,这再次说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因此,能源战略的研究与制定,由于会影响和调整社会经济系统对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改变温室气体排放的规模和趋势,并最终影响到对长期气候变化趋势的判断。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独特重要作用,没有IPCC一系列科学结论及依托的成千上万科学家重要成果,就不会有现在全球规模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气候变化既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科学、责任、制度、创新各个要素的作用与他们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才能更有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发达国家和更多的富裕人群关注气候变化问题。集中供暖正在成为一项相当必须的要求。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一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为此做出巨大努力,十一五规划提出能源消耗强度下降20%目标,并且下放到省,目前各个省份已经完成。
但是现实中,总有人回避它,甚至有人在谈判中称之为毒药,对此我们当然可以引用公约法律规定辩解,但是我们更可以用常理进行分析有效的政府和商界合作伙伴关系,将会推动一场清洁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就业、环境的有益发展。
在为期一日的首脑峰会中,多位深具远见并在可持续商业领域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商界领袖出席会议。此次首脑峰会在联合国第十六次气候峰会(COP16)前一个月举行,深具意义。自2008年气候组织香港办公室成立,并在港召开首次峰会,至今,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一枝独秀。
此次峰会,与会嘉宾将就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双重困境的应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低碳解决方案的实施等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为争取商业利益,商界也在不断开发低碳技术和服务。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商业中心,在金融、创新、教育、基建、以及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等范畴均表现卓越,因此在推动亚太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霍华德博士表示:尽管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并未停止,各国政府继续推出新的气候政策。
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已经成为政府、商界、研究机构共同交流、探讨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平台。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在香港召开11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名商界领袖聚首香港,出席由国际非政府机构气候组织主办的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共同就新兴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并通过此次峰会,为商界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案例,促进低碳技术的投资与推广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还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综合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起到导向作用。发达健康的生态经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而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发达健康的生态经济的必要途径。
环境保护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示范区包括工业园、城市、区域等多个级别,涉及生态示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等3个梯次,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什么阶段?怎样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此,我们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从事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研究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量化的标准,引导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完善、扩展和提升,也有利于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引导各地区找准定位和发展目标。十二五规划建议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四是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把引发严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纳入减排范围,从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为主向全面减排转变,从工程减排为主向综合减排转变,促进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降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只有推进节能减排,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文明。
点击五焦点关注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关键思路 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准确评价、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依据记者: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曾发布的生态文明水平排行榜及其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评定方法引发了多方争议。三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点工业行业的改造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发展的生态效率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等特点。首先,经济结构调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
五是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让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功能,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尺,没有它,就不能精确地判断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生态环境评估、管理和规划研究。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为迫切的需求,也是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三,以各种形式的生态示范区、试验区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再次,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为评价和比较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依据。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当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文明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是转变工业文明发展方式的过渡阶段,建设的重点应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减少发展对自然环境系统的损害,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使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建立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政府要强化环境管理的主体地位,促进环境问题解决,就要系统制订一揽子环境战略与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通过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生态省市创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和必要过程。三大系统5个方面的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和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同时,通过地方立法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话人 张惠远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蔚点击一焦点关注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什么阶段关键思路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探索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自党的十七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后,生态文明已经从学术层面的探讨上升到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在全国蓬勃开展。
全面的建设内容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与其他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谁对话?张惠远,1969年生,自然地理学博士,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
推进节能减排是由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陆续出现。
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它把以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脱节甚至对立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来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从源头上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